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 内容页

“五一”家门口旅游别样精彩_全球聚看点

发布时间:2023-05-01 20:51:11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当非遗“牵手”旅游,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五一假期,各大景区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其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不少旅游景点走起了“国风”路线,推出了一场场国风秀。在这其中,非遗文化也跟着“潮”起来,跨界圈粉无数。

品美食、看演出、学手艺、淘古玩……假期有约,不如到山东省肥城市孙伯镇五埠岭伙大门景区来一次家门口的非遗旅行。这个“五一”假期,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别样的文化“心灵旅程”。

“只有静下心来慢慢锤按,才能真正与古人‘合得上拍’,拓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一通碑刻、一张宣纸、几片淡墨……游客们拿着布制拓包按照岱宗传拓传承人许修峰的指导不断捶按,纸墨之间拓印渐渐显露。


(资料图片)

穿梭在五埠村斑驳的石板路上和幽深的胡同里,一座座结实坚固、造型优美的石头房矗立其中。看着眼前的古屋、古房、古院落,游客们一边感受房屋内散发出来的农家气息,一遍感叹着“山东第一石头村”的气势宏大、静谧古朴。

“‘伙大门’依山而建,北高南低一条胡同向北伸去,最北边是这家辈分最高的人居住的,越往南辈分就越小,房屋向南、向东、向西三面建设,这样就形成了‘门中有门、院中套院’的建筑格局。”树荫下,随着景区讲解员的讲述,游客们穿越到600多年前的明清时代,神游在“旮旯胡同”“状元胡同”“梧桐树胡同”之中,看花开花落,品古色古香,烦躁的心灵得到宁静的抚慰。

近年来,五埠村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建设基础,坚持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随着文化与旅游不断深入融合,非遗与旅游的“牵手”水到渠成,旅游景区在引进非遗项目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收获颇多。肥城市孙伯镇五埠岭风景区早在旅游景区规划开发之初,就将非遗融入其中,丰富景区文化内涵。

在当地特有的“青石干茬缝砌墙技艺”“五埠伙大门居住民俗”两项泰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基础上,引进桃木雕刻、岱宗传拓、许氏面塑、吴氏陶塑、王氏泥塑、泰山艾灸等10余项省市级非遗项目,形成了以“伙大门建筑”为品牌依托,以入驻项目为研学阵地的“非遗+研学+产品”旅游开发模式,实现了“非遗+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五埠“非遗工坊”也先后荣获泰安市首家非遗工坊示范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2022年山东省优质旅游产品、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称号。

“工坊周末每天可接待游客200人次左右,展销的非遗作品日均销售70余件,收入可达3000余元。”非遗工坊工作人员介绍道。 

近年来,肥城把文化和景观融合起来,推动非遗进景区,展示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植入非遗文化、民俗文化,为旅游经济赋能。细心的人会注意到,非遗表演已成为景区常态活动,也是景区特色活动之一。活动最大特色在于,邀请游客来体验,让游客在体验中了解非遗文化。

“今年五一假期我没有去外地旅游的打算,就想在家门口转转,听朋友介绍说这边有个五埠非遗工坊,正好在游玩的同时,还能学到些非遗知识,就带着孩子过来了。” 在现场参与体验活动的游客李女士感叹道,这里每个项目、每个环节都有学问,能来这里亲身感受,让我们此行更加有意义。原来家门口就有这样好的旅游景点。

与非遗的“联姻”,为旅游开辟了一条个性化的道路。同时让文化底蕴更足,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为了突出场景沉浸式体验,五埠岭景区邀请了众多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非遗工艺,展现糖画、面塑、剪纸等绝活,收获了大批“粉丝”。 

2023年,聚焦文旅融合,五埠岭伙大门景区持续打造“旅游+研学”模式,五埠岭“品质提升”工程即将完工,届时可为上百人的研学团队提供居住场所,大大提升景区容纳能力。

“石头村的变化吸引来很多游客,年均可接待50万余人次,村集体和群众旅游收入持续增加。今年,以‘新时代·新农村·新农民’为主题的网络视听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待相关配套设施开放后,旅游体验还将大幅提升。”五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同军介绍道。(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纪宗玉 孙梦涵)

推荐阅读